首 页 >> 行业百科 >>
蟑螂的习性、危害及防治
发布于:2023-08-28

  蟑螂俗称油虫、茶婆子等,在昆虫中是最古老的种类之一,早在3亿多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已知种类达5000余种,北京地区常见的有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
由于蟑螂的适应性强,早已从发源地非洲大陆通过海运商船、货物等,被带到南美、东欧和南亚的港口城市,以后逐步扩散,传入温带地区,甚至到达北方寒冷地区,现在已经遍布全世界,成为当今重要的城市害虫。

  一、蟑螂的习性:

  (一)蟑螂的生态习性
蟑螂是渐变态的昆虫,整个生活史包括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蟑螂的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蟑螂成虫在羽化后一周左右就能进行交配,雄虫一生能交配多次,雌虫仅交配一次或二次,一次交配就可使它终生产出受精卵。
雌虫将卵产在特殊的胶质囊内,形成卵鞘(卵荚)。卵鞘由雌虫的分泌物生成,外壳光滑,质地较坚硬,具有防水功能,可保护其内部胚胎的发育。卵鞘的形状、雌虫一生所产卵鞘的数量以及其中含卵数,都因种类不同而异,就是同一种蟑螂也可能因环境条件和营养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别。
蟑螂产卵鞘的行为因种类不同而不同,室内常见的蟑螂主要有两种:
⒈美洲大蠊的产卵方式是,选择比较隐蔽的场所,先在物体表面咬成凹陷,将卵鞘产在其中,再用粘性唾液拌和咬碎的木屑或纸片等碎末把卵鞘盖住。它们有时就用唾液直接把卵鞘粘在栖息场所,如厨柜、木箱、纸箱及桌子的角落或杂物堆中。
⒉德国小蠊的产卵方式是,雌虫产出卵鞘后,一直拖带在腹端,并不产下,一直到若虫将要从卵鞘中孵出时,才从母体脱落。卵中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从母体获得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加上卵鞘由母虫携带,因而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德国小蠊一般产卵鞘数量为4-8个,卵鞘内卵数为37-44个,卵期限为15-30天;美洲大蠊一般产卵鞘数量为21-59个,卵鞘内卵数为16个,卵期限为24-100天。繁殖速度是非常快的。

  (二)蟑螂的栖息习性
蟑螂喜欢选择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这就是它们孳生所需要的4个基本条件。凡是人类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物内,一般都具有这些条件,所以蟑螂就成了侵害千家万户的卫生害虫。
蟑螂喜暗怕光,昼伏夜出。白天它们都城隐藏在阴暗避光的场所,如室内的家具、墙壁的缝隙中和角落处。一到夜晚,特别是在灯闭人睡后才出外活动或觅食。因而,在一天24小时中,约有75%的时间都处于休息状态。
蟑螂体态扁平,可以躲进很窄小的缝隙中。例如德国小蠊的成虫和若虫可躲进仅1.6毫米的缝隙中栖息,它们在缝隙中栖息时,触角常伸向外面,不时挥动,保持警戒状态。
不同种类的栖息场所有所差异。德国小蠊多见于有取暖设备的房屋内,喜栖息于各类缝隙,如管道周围、柜厨内、冰箱、墙壁以及护墙板和地板之间的裂缝中。美洲大蠊亦喜栖息于大的缝隙和孔洞,偏爱潮湿的环境,常在阴井、下水道机房、地下室等处群居。饭店的暖气管道和下水管道是蟑螂的大本营。
在冬天,蟑螂多集居于厨房,紧挨炉灶和暖气片等热源附近栖居和活动。到盛夏高温季节,厨房温度过高,它们分散迁移到别处,因而厨房的蟑螂密度反而降低,但分布范围扩大。蟑螂的扩散分为主动扩散和被动扩散。
白天,在开阔的墙面上、门背后以及天花板的角落处如出现成片蟑螂,说明这个场所的蟑螂已达到“虫满为患”的程度了。消灭蟑螂已是刻不容缓。
蟑螂还有群居的习性。常可发现在一个栖息点上,总是少则几个,多则几十、几百个聚集在一起,这主要是由于信息素的诱集作用。蟑螂的成虫和若虫都分泌一种“聚集信息素”,它由直肠垫所分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蟑螂栖居的地方,常可见它们粪便形成的斑迹,粪迹越多,蟑螂聚集也越多。由此可见,在蟑螂防治中,搞好卫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三)蟑螂的食性
蟑螂是杂食性昆虫,食物种类非常广泛。例如在厨房和食堂,它们可取食各类食品,包括面色、米饭、糕点、荤素熟食品、瓜果以及饮料等等,尤其喜食香、甜、油的面制食品。蟑螂有嗜食油脂的习性,在各种植物油中,香麻油对它们最有引诱力,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们为“偷油婆”。在食糖中,红糖、饴糖对它们的引诱力最强。
除了喜爱各类食品外,蟑螂也常咬食其他物品,例如在住房、仓库、贮藏室等到处,它们可啃食棉毛制品、皮革制品、纸张、书籍、肥皂等。在室外垃圾堆、阴沟和厕所等场所,它们又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甚至啃咬死动物。
正是由于蟑螂到处爬行,无所不吃,它们沾染和吞入了很多病原体,再加上它们边吃边拉的恶习,成为一些病原体的机械性传播者。
水对蟑螂 的生存比食物更为重要。蟑螂能耐饥而不耐渴。如美洲大蠊在只给干食不给水的情况下,雌虫只能存活40天,雄虫只能存活27天。反之,如果有水无食,则雌虫能存活90天,雄虫也能存活43天。

  二、蟑螂的危害
蟑螂可携带致病的细菌、病毒、原虫、真菌以及寄生蠕虫的卵。并且可作为多种蠕虫的中间宿主。
蟑螂已被证明携带40种对脊椎动物致病的细菌,其中如传染麻风的麻风分支杆菌、传染腺鼠疫的鼠疫杆菌、传染痢疾的志贺氏痢疾杆菌和小儿腹泻的志贺氏副痢疾杆菌、引起尿道感染的绿脓杆菌、引起泌尿生殖道和肠道感染的大肠杆菌以及传播肠道病和胃炎的多种沙门氏菌等。此外,蟑螂尚可携带引起食物中毒的多种致病菌。
蟑螂尚可人工感染导致亚洲霍乱、肺炎、白喉、炭疽以及结核等病的细菌。蟑螂可携带蛔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绕虫等多种的蠕虫卵。
虽然蟑螂可携带多种病原体,但一般认为病原体在它们体内不能繁殖,属于机械性传播媒介。然而由于它们的侵害面广、食性杂,既可在垃圾、厕所等场所活动,又可在食品上取食,因而它们引起肠道病和寄生虫卵的传播不容忽视。此外,蟑螂体液和粪便引起过敏的病例也逐年增加,在家庭中也发生过蟑螂钻进熟睡孩子耳道内的病例。
再者,工厂产品、商店商品以及家中食物等都可因蟑螂咬食和污染造成经济损失。也有因蟑螂侵害而导致通讯设备、电脑等故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国外有人称蟑螂为“电脑害虫”。

  三、蟑螂的防治
正是由于蟑螂具有多种危害性,所以要积极地防治。目前防治蟑螂的主要措施有:
(一)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蟑螂栖息场所。
单位要定期进行卫生大扫除,清除垃圾和废弃的杂物,寻找死蟑和卵鞘,并将它们烧毁。食堂过夜的食品应放入冰箱或橱门严密的橱柜中或加盖保护,关紧水龙头,室内保持干燥。此外,应用油灰、水泥进行抹缝(门缝、窗缝、墙缝等),堵住各种孔洞。通过这些措施断绝蟑螂的食源、水源,消灭蟑螂的栖息地。
(二)物理防治
蟑螂物理防治的方法多种多样,大多比较简单和经济,既可以作为化学防治的辅助措施,也可在不便使用杀虫剂的场所应用,尤其适用于蟑螂密度较低的场所。
常用的方法有:采用粘蟑纸对蟑螂进行粘捕;厨房、食堂等蟑螂多的场所可用开水或蒸汽直接浇灌各处的缝洞和角落,烫杀隐藏在其中的蟑螂和卵鞘;在冬天,当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可把厨房中的柜子、案子及室内估计有蟑螂躲藏的箱子等搬到户外空地上清理、扑打,里边的蟑螂会冻死而落地。
(三) 化学防治
化学杀虫剂具有使用方便、见效快以及可以由工厂大量生产等优点,目前仍然是蟑螂综合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现时我国城镇杀灭蟑螂采取的主要措施。
目前,一般使用拟除虫菊脂类药物,根据蟑螂的生活习性,常采取滞留喷洒剂、胃毒剂、触杀剂、烟雾剂等剂型对蟑螂进行灭杀,近年又新增加膏剂和胶饵,因含一定水份,适口性好,灭蟑效果较好。
⒈灭蟑药品的使用方法:
⑴ 家庭、办公室灭蟑以饵剂为主,按每10平方米空间不少于10个点(每点0.2克)投放,蟑螂危害严重的场所则不少于20个点。袋装毒饵使用时最好用小器皿(如瓶盖)盛放。如家中有儿童和宠物,应注意将饵剂放置地不宜被儿童和宠物接触到的地方,或选择带盒饵剂饵剂。
⑵ 对蟑螂栖息的各种缝隙、孔洞、电器设备内部、潮湿场所(如卫生间、水池等),应使用胶饵做点状处理,一般每平方米1-2点(每点直径约5毫米),对蟑螂较多缝隙,可适当加量。
⑶ 对于暖气罩、冰箱、家具等物品后部和底部等干燥处和人不易接触的区域,可选择灭蟑粉处理,撒布粉剂时要注意粉剂薄而均匀,对蟑螂爬行的墙角等场所要呈线状撒粉。
⑷ 对不适于用药的区域,可选择放置粘蟑纸于蟑螂出没处,为增加粘捕效果,可在粘蟑纸上撒一些食品(如面包渣等)。由于蟑螂有聚集习性,粘捕到少量蟑螂后不要将粘蟑纸丢弃,仍可继续放置以诱捕更多的蟑螂。
⑸ 为了保证灭蟑效果,灭蟑期间药物至少保留1-2个月,同时收藏好食品,清理干净垃圾,发现死蟑及时清除烧掉。
⑹ 蟑螂密度很高而需要采用熏蒸灭蟑方法。
⑺ 面积较大的场所可采用滞留喷洒剂灭蟑。
(四) 灭后清理
经常有单位反映灭蟑效果不好,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灭后清理不彻底,遗留下的蟑卵继续孵化,因此灭杀后应注意收集蟑尸和卵鞘,集中烧毁。